《数据可视化》课程设计带你看中

你想知道中国各地的方言之间有什么关联和不同吗?

你想知道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脉络吗?

可视化帮你回答。

继续阅读 »

智能与考古跨学科合作分析彩陶花纹演变

北京大学智能学院袁晓如课题组和考古文博学院张海课题组合作取得重要跨学科研究进展,研发帮助考古学家追踪和分析彩陶花纹演变的可视分析系统。工作近日被可视化领域国际会议IEEE PacificVis 2024期刊轨征文接收,论文将直接发表于可视化领域旗舰期刊 IEEE TVCG(CCF A类)。

继续阅读 »

以语义属性关联为指导的交互式子空间聚类分析(Interactive Subspace Cluster Analysis Guided by Semantic Attribute Associations)

在高维数据中,子空间指由维度子集构成的数据空间。为了避免数据中的重要模式被无关维度掩盖,分析人员需要选择合适的子空间作为分析对象,而不是在全维度空间进行分析。然而,子空间数量过多是子空间分析的主要挑战。包含d个维度的数据有2d-1个子空间。另一方面,虽然子空间聚类算法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包含聚类的潜在有价值子空间,但这类算法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1)产生的子空间数量依然过多;(2)结果存在冗余,即其中部分子空间十分相似;(3)结果存在偏差,即算法会过度强调某些维度,使它们在产生的子空间中出现的频率显著高于其他维度。面对这些问题,本文 [1]提出从语义角度生成和分析子空间的新范例(图1)。其核心思路是根据维度语义来生成子空间。

继续阅读 »

北大可视化暑期学校设计作品 9 – 春晚可视化

本作品为2023年第十四期北京大学可视化发展前沿研究生暑期学校系列作品之 9 – 春晚可视化。从数千条原始数据中,小组成员抽丝剥茧,寻找那些隐藏在数字背后的故事,春晚不仅仅呈现为一场文艺盛会,更像是一面镜子,映射着人们的向往与社会的繁荣。

继续阅读 »

北大可视化暑期学校设计作品 8 – 汉籍流传时间线

本作品为2023年第十四期北京大学可视化发展前沿研究生暑期学校系列作品之8 – 汉籍流传时间线。流传域外的汉籍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载体,其传播路线对于勾画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状况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可视化作品以《东坡集》为例,展示了其丰富的流传历程。

继续阅读 »

北大可视化暑期学校设计作品 7 –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项目可视化

本作品为2023年第十四期北京大学可视化发展前沿研究生暑期学校系列作品之 7 –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项目可视化。作品收集了亚投行自成立至2023年7月的投资项目数据,并且通过scrollytelling的形式从不同角度探索了亚投行的投资行为。

继续阅读 »

北大可视化暑期学校设计作品 6 – “桥见中国”中国桥梁可视化

本作品为2023年第十四期北京大学可视化发展前沿研究生暑期学校系列作品之 6 – “桥见中国”中国桥梁可视化。作品从艺术的视角出发,通过体验性的交互模式,尝试拉近用户与桥梁的关系。将中国桥梁的数据和形态转化为抽象的视觉语言,展现了中国桥梁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继续阅读 »

北大可视化暑期学校设计作品 5 – 《大唐西域记》可视化

本作品为2023年第十四期北京大学可视化发展前沿研究生暑期学校系列作品之 5 – 《大唐西域记》可视化。作品以可视化的形式呈现《大唐西域记》,将带你沿着玄奘的足迹,深入探索他的旅途。

继续阅读 »

北大可视化暑期学校设计作品 4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可视化

本作品为2023年第十四期北京大学可视化发展前沿研究生暑期学校系列作品之 4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可视化。作品聚焦于“不同非遗项目的创新发展生命力”,探索非遗中新增项目与拓展项目的关系,通过数据对比与视觉呈现,探索非遗保护与创新的新可能。

继续阅读 »

北大可视化暑期学校设计作品 3 – “善本图鉴”美国国会图书馆所藏中国珍稀古籍书目可视化

本作品为2023年第十四期北京大学可视化发展前沿研究生暑期学校系列作品之 3 – “善本图鉴”美国国会图书馆所藏中国珍稀古籍书目可视化。作品通过结合交互设计和传统文化审美的方式,让珍稀古籍目录容易理解,方便大众浏览阅读。

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