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国际著名计算机专家,弹簧画图算法发明人,悉尼大学教授Peter Eades访问北京大学。21日下午2点,Eades教授在北京大学理科2号楼2736学术报告厅作了一场题为“How to Draw a Graph,Revisited”(重新审视如何作图)的精彩报告。讲座以时间为线索,回顾了图绘制的发展历史。(更多可视化与可视分析报告会通知请关注:http://vis.pku.edu.cn/seminar/index.html )
首先,Eades教授介绍了不同类型的可视化实例,如可地理信息可视化、政治关系可视化等,接着通过信息可视化引入今天的主题“图绘制”。
接下来,Eades教授介绍了一下图绘制的基本知识并且将以Tutte的著名论文“How to Draw a Graph”为中心回顾图绘制的发展。60年代以前,Fáry的理论证明了平面图可以被绘制为直线相连的平面图,60年代,Tutte提出了重心绘制算法,Eades教授详细介绍了这个算法,并从能量角度说明算法能使能量达到最低,同时指出这个算法可能产生点聚集的问题。
60年代以后,由于商业上包括软件开发,生物信息,社交网络分析等的需求,重心算法向两个方向发展,演化成基于平面和基于力导向的算法。基于平面算法虽然有比较多的理论基础,但是一直不能解决增加联通度所带来的问题;相反,基于力导向算法虽然没有很多理论基础,但是有比较强的柔韧性,容易被定制来满足不同限制的需求,在工业上取得了成功。Eades教授又介绍了Metro Map (地铁线路图)问题,希望能使用图绘制的方法自动生成Metro Map,但是基于力导向算法在解决这个问题上不是非常有效。
最后,Eades教授介绍了图绘制的近期发展方向。近期的工作主要是在非平面图上的工作,通过Tony Huang 在2003年的实验,说明大角度的边相交对视觉没有很大影响,由此提出RAC图和1-planar 图等。另外,Eades教授介绍了他所带领团队使用可视化技术进行的富有新意和有趣的工作。
在与听众的提问交流环节中,听众踊跃提问。Eades教授也对听众们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精彩的报告使到场的师生受益匪浅,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评论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