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存档: 杨, 超凡

编码代码演变:了解人们如何随时间改变数据科学笔记本 (Code Code Evolution: Understanding How People Change Data Science Notebooks Over Time)

意义建构是从数据中识别、提取和解释见解的迭代过程,其中每次迭代都称为“意义建构循环”。意义构建是如何在探索和解释的过程中逐渐演变的是不清楚的,而这对于理解意义构建的过程是至关重要的。意义构建的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数据科学家通过迭代代码、可视化和注释更加了解数据。数据科学家经常使用计算笔记本来达到这一目的,然后依旧存在一些问题,这些笔记本不方便跟踪笔记本在时间上的变化。

来自马里兰大学和华盛顿大学的研究者考虑如何重新设计计算笔记本,以帮助用户开展意义构建,首先要做的是探索意义构建如何在计算笔记本中演变。

继续阅读 »

图表阅读器:为屏幕阅读器用户设计的无障碍可视化体验(Chart Reader: Accessible Visualization Experiences Designed with Screen Reader Users)

数据可视化使人们能够有效地探索数据并有效地交流见解。但可视化依赖视觉能力,而盲人或低视力人士有视觉缺陷。盲人或低视力人士主要使用屏幕阅读器辅助阅读,可它与大部分可视化不兼容。已有工作尝试从多方面弥补屏幕阅读器的不足,包括提供文本或表格、通过键盘等交互,但缺少系统性研究,没有可用性。

来自微软和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研究者将已有的工作综合在一起,提供一个可访问引擎,了解如何平衡功能与可用的屏幕阅读器用户的可视化设计,同时探索设计空间。

继续阅读 »

暑期学校课程设计作品 – 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包含全国 300 多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这些经典景区构建出了深入发展“红色旅游”的壮阔图景,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继续阅读 »

仪表盘设计模式(Dashboard Design Patterns)

仪表盘是一种使用多个视图来显示同一主题的数据的可视化。自仪表盘问世以来,它被广泛应用于商业、医院、城市分析等各种应用领域。仪表盘的现有工作主要集中在高层次的抽象的指南上。例如,尽量避免向观众提供过多的信息。但是,创建者很难仅使用这些抽象指南来构建仪表盘,因为它缺少仪表盘中可视化组件的详细介绍以及如何组合它们。

由爱丁堡大学等机构的合作研究通过分析超过100个仪表盘,总结出仪表盘的设计模式,以帮助探索和理解设计选择,并作为快速仪表盘设计的指南。

继续阅读 »

可视化看中国

“可视化看中国” 是北京大学可视化与可视分析实验室开展的长期可视化科普尝试,特别在2022年全国科普周期间更新上线。

赫赫中华,光被遐荒。越数千年,雄立东方。过去的几十年间,古老的中国在历经百年低谷之后的复兴中迸发出惊人的力量。中国社会在文化、经济、科技、环境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回顾过去,“沧海桑田”,“翻天覆地”这样的文字已经不足以描述这一波澜壮阔而悠长的历史。幸运的是我们可以超越模糊的文字概念,借助可视化科技的力量,看到这片热土上已经或正在发生的奇迹。

继续阅读 »

暑期学校课程设计作品-中国古塔可视化

中国古塔,是中国几千年文明史的载体之一,古塔为祖国城市山林增光添彩,塔被佛教界人士尊为佛塔。矗立在大江南北的古塔,被誉为中国古代杰出的高层建筑,按形制分类有楼阁式塔、密檐式塔、内部楼阁外部密檐式塔、造像塔、幢式塔、异形塔等。

继续阅读 »

暑期学校课程设计作品-中国古塔揽胜

古塔作为一种传统建筑样式,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民俗、宗教的具象性体现。古塔的雄伟、高耸、峻奇、苍劲以及和谐不仅令我们感到震撼,更启发我们重新调用感官和心灵,去倾听、观察与理解古塔数据与资料背后的声音、色彩和结构,从地理与历史的脉络去拆解,再重组、建构古塔的味道。欢迎大家了解、体验我们的项目,一起登塔望远,冯虚御风。

继续阅读 »

暑期学校课程设计作品-中国火箭50年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显示,2011年至今,中国航天事业持续快速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进入空间能力大幅提升一组数据显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第1个100次发射历时37年,成功率93%;第二个100次发射仅历时7年,成功率98%。发射周期从60天缩减到不到20天。这表明我国火箭设计、制造及管理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研制模式开启信息化时代。

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宗旨是:探索外太空,扩展对地球和宇宙的认识;和平利用外太空,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造福全人类;满足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维护国家权益,增强综合国力。中国发展航天事业贯彻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逐步迈向国际,迈向未来。

为此小组以“中国火箭50年”为主题,以可视化方式呈现了中国自1970年以来航天事业发展的多项成就,细数太空中动人的中国身影。

继续阅读 »

暑期学校课程设计作品 – 世界遗产评选的准则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的官网显示,要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遗址必须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并且至少满足十项之一的选择标准。

该标准由委员会定期修订,以反映世界遗产概念本身的演变。目前,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分别对应六项文化标准和四项自然标准进行评选,混合遗产对应这十项标准进行评选。

继续阅读 »

芳翰流形-流变

王羲之是中国最著名、成就最高的书法家,历代被誉为“书圣”。他的行书书法广采众长,自成一体,把字形的变化体现得淋漓尽致,对后人的书法写作影响深远。王羲之的行书字体具有高度的艺术典范性,在中唐之后的一千年间不断发展。唐朝许多名家深受王羲之的影响,对其书法作品进行收集和模仿。

《芳翰流形-流变》基于唐朝时期21件保存至今的王羲之书体行书的碑帖拓本,通过揭示不同碑帖的字体流变及地域分布提供碑文整体赏析,允许交互地选择相同文字的不同字形,从视觉表现和形状特征两个角度深入分析,解读王羲之的行书字体的传承和变化。

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