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cificVis 2019于4月23日在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召开。本届PacificVis的前一天举办了第一届中泰可视化论坛,在本次论坛中,中国与泰国的可视化研究者共同交流讨论可视化的前沿技术。
本次中泰可视化论坛由泰国Chulalongkorn大学举办,论坛的主席是来自Chulalongkorn大学的Puripant Ruchikachorn, Pimmanee Rattanawicha教授, 以及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的单桂华研究员。可视化论坛主要包括Keynote以及8个短报告。
可视化将数据映射到视觉元素中,将数据的属性映射到元素的视觉通道中,比如位置,长度,颜色等属性。视觉通道的编码效率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无论是对于用户设计可视化系统,或者自动的可视化设计;对于可视化形式的自动设计,通常需要用户按照编码效率对于视觉通道进行排序,同时按照重要性对于数据属性进行排序。自动可视化设计的准则是按照贪心的准则将属性按照重要性依次赋予到最高效的视觉通道中,但是按照这种方法获得的可视化却无法保证是最优的可视化设计,主要的原因有三点:1. 在不同的视觉通道之间存在相互影响;2. 原始数据的分布会影响用户对于可视化的感知;3. 用户所针对分析任务的不同也会影响视觉通道的效率;本文主要针对目前的视觉通道效率排序所存在的问题,通过评估数据分布以及分析任务的影响对于视觉通道的效率排序进行修正。
柱状图(histogram)和点图(dot plot)是展现数据分布的两种不同的可视化方法。传统的点图使用节点大小一致的节点,直接将数据元素放置到对应的x轴位置处,相对于柱状图的可视化方法,点图是一个更加精确的可视化表现形式,使得其更加容易被用户理解,同时可以支持用户更加简单直观地得到元素的数量。对于大规模的高动态范围数据,在很多情况下用户希望获取数据量较小的数值,但是为了支持用户对于这一范围数据的感知与分析,柱状图支持用户将传统的柱状图转换为非线性的柱状图进行表示。但是对于点图却没有一个合适的可视化方法支持用户的分析,本文的工作提出了一种新的可视化形式,非线性点图,从而支持用户对于大规模的高动态范围的数据进行可视化,更好的感知数据集中数据量较小的异常值。[1]
所见即所得的直接交互界面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交互方式,比如文本编辑器,Adobe Illustrator均采用了这种思想,用户可以在视图中直接的操作原始的对象 所见即所得的直接操作的界面可以允许更广范围的用户进行使用,在使用的过程中用户可以获得直观的感受,并且交互的反馈。用户可以通过拖拽,移动,改变大小等方式进行操作。尽管直接操作的方法具有非常强大的功能,但是通过直接操作的方式完成代码的编辑是无法完成的。本文的工作提出了Sketch-n-Sketch的工具,帮助用户将代码与直接的操作联系到一起,用户直接操作的同时产生并且更新绘制代码,同时本工作实现绘制过程中的绑定以及抽象分别对应的是实际代码中的组合并且抽象为方法。
针对用户直接操作与代码生成,目前已经存在的工作包括Victor Bret的Drawing Dynamic Visualizations,但是这一类工作的可视化形式是由用户直接操作所得到的,所以用户直接操作无法得到编程的全部能力。当前工作的上一个工作是用户直接编辑代码直接得到可视化元素,用户直接操作可视化元素可以修改代码中的各种参数。本工作的目标是使用尽量少的键盘,更多的使用鼠标完成用户交互的过程。
下图所示为本文的工作中的系统流程图,首先用户绘制可视化形式,可视化形式可以产生代码,用户可以将多个可视化元素之间建立关联,用户可以对于多个绘制元素的方法进行抽象从而得到绘制的函数。相对于之前的系统,在本系统中增加的功能是用户可以直接绘制可视化元素得到绘制可视化元素的代码,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