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存档: 应用

诺贝尔奖的可视化

每一个诺奖的背后都是一个开天辟地的故事,都足以让全人类为之骄傲,诺贝尔奖的设立,对物理学、化学、医学、文学、经济学乃至世界和平等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激励作用。数百位各诺贝尔奖项的得主,他们作为时代的精英、科学的先导以及未知领域的开拓者,点亮了人类认知的天空,让思想的智慧得以彰显,让想象的瑰奇得以看见。

继续阅读 »

暑期学校课程设计作品 – 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包含全国 300 多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这些经典景区构建出了深入发展“红色旅游”的壮阔图景,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继续阅读 »

暑期学校课程设计作品——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从上古时代就已经出现,它是从天文学的角度来划分的,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不同的方向代表不同的季节,根据北斗七星斗柄旋转指向又细分出了二十四个节气。二十四节气不仅与中国的农耕文明紧密关联,也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数据详细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划分方式、气候特征以及人文习俗等,并解释其与天文气象的联系。

二十四节气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它在我国传统农耕社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候、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实现了巧妙的结合,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

小组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以可视化形式呈现二十四节气及与之关联的天象和物候在一年之间周而复始的变化,时序与物候就在二十四节气的轮回中流转。

继续阅读 »

可视化看中国

“可视化看中国” 是北京大学可视化与可视分析实验室开展的长期可视化科普尝试,特别在2022年全国科普周期间更新上线。

赫赫中华,光被遐荒。越数千年,雄立东方。过去的几十年间,古老的中国在历经百年低谷之后的复兴中迸发出惊人的力量。中国社会在文化、经济、科技、环境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回顾过去,“沧海桑田”,“翻天覆地”这样的文字已经不足以描述这一波澜壮阔而悠长的历史。幸运的是我们可以超越模糊的文字概念,借助可视化科技的力量,看到这片热土上已经或正在发生的奇迹。

继续阅读 »

暑期学校课程设计作品-中国古塔可视化

中国古塔,是中国几千年文明史的载体之一,古塔为祖国城市山林增光添彩,塔被佛教界人士尊为佛塔。矗立在大江南北的古塔,被誉为中国古代杰出的高层建筑,按形制分类有楼阁式塔、密檐式塔、内部楼阁外部密檐式塔、造像塔、幢式塔、异形塔等。

继续阅读 »

暑期学校课程设计作品-中国古塔揽胜

古塔作为一种传统建筑样式,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民俗、宗教的具象性体现。古塔的雄伟、高耸、峻奇、苍劲以及和谐不仅令我们感到震撼,更启发我们重新调用感官和心灵,去倾听、观察与理解古塔数据与资料背后的声音、色彩和结构,从地理与历史的脉络去拆解,再重组、建构古塔的味道。欢迎大家了解、体验我们的项目,一起登塔望远,冯虚御风。

继续阅读 »

暑期学校课程设计作品-中国火箭50年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显示,2011年至今,中国航天事业持续快速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进入空间能力大幅提升一组数据显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第1个100次发射历时37年,成功率93%;第二个100次发射仅历时7年,成功率98%。发射周期从60天缩减到不到20天。这表明我国火箭设计、制造及管理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研制模式开启信息化时代。

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宗旨是:探索外太空,扩展对地球和宇宙的认识;和平利用外太空,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造福全人类;满足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维护国家权益,增强综合国力。中国发展航天事业贯彻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逐步迈向国际,迈向未来。

为此小组以“中国火箭50年”为主题,以可视化方式呈现了中国自1970年以来航天事业发展的多项成就,细数太空中动人的中国身影。

继续阅读 »

暑期学校课程设计作品 – “聚木为宇”中国木结构建筑可视化

古人砍伐树木,建造屋宇,从平地起高楼,唐代遗风,宋式营造,金元筑法,无不运匠心与智慧。木结构建筑是一部立体的史书,走过茫茫烽火、技术进步、宗教变迁,记载战争文明、王朝更迭与日常起居。长期以来,木构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承担着重要的历史地位,但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人们忽视、遗忘,甚至中国学者想要对木构建筑展开研究,还要拜读邻国日本的一些专著,直到近现代梁思成在该方面做出的努力,才让中国古木构建筑的价值重现于世。

古人聚木为宇,今人登檐测绘、穿墙透壁,通过多维数据、视觉表达与动态交互,本项目力图呈现一场聚焦木结构建筑的古今对话。

继续阅读 »

暑期学校课程设计作品 – 春秋战国时期国家间战争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这一时期相继出现了百余个诸侯国,诸侯国之间以及诸侯国和周边少数民族之间的纷争不断,大诸侯国不断对小诸侯国进行吞并,最终在公元前221年由秦国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对于这样一个百家争鸣、诸侯纷争的年代,通过对这一时期国家间战争进行研究,有利于更好的了解各个诸侯国之间的关系,更好的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

继续阅读 »

暑期学校课程设计作品 – 世界遗产评选的准则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的官网显示,要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遗址必须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并且至少满足十项之一的选择标准。

该标准由委员会定期修订,以反映世界遗产概念本身的演变。目前,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分别对应六项文化标准和四项自然标准进行评选,混合遗产对应这十项标准进行评选。

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