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1:电影Jurassic Park和The Moon and Sixpence的故事线可视化: (a)和 (b)为手绘版本, (c)和 (d)为iStoryline绘制的版本; (e)和(f)为StoryFlow自动生成的版本.
故事线可视化技术(storyline visualization techniques)在自动生成复杂故事对应的插图这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虽然其性能有所提升,应用领域得到扩展,但是故事线的视觉布局没有因此得到增强。现有方法的优化目标包括减少空白空间、最小化线条交叉和摆动等。然而,与手绘的故事线相比,追求这些优化目标并不能产生最佳的结果,会产生布局重复、情节缺失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作者实现了iStoryline工具,通过将用户的交互集成到自动生成技术的优化算法中,在手绘故事线和自动布局之间实现平衡。
作者做了两阶段的初步研究(图2),探讨了用户是如何将一个故事转换成手绘的故事线,并检查了这些手绘插图中的视觉元素是否可以映射到对应的情节。作者还将手绘的故事线与自动生成的故事线进行了比较,发现它们有显著的差异。

图2:初步研究
作者进行设计的主要关注点在于:1)艺术家如何利用叙事元素2)艺术家通常使用的序列。基于这些,他们开发了创作工具iStoryline。该工具允许用户修改自动生成的布局,根据自己的喜好创建新的可视化故事线。

图3:手绘故事线中的视觉元素
iStoryline系统首先基于StoryFlow[2]自动生成布局,接下来,用户通过交互得到最优的表现形式。具体的交互包括:
- Shifting:调整元素之间的顺序。
- Bending:重新拖拽分组,通过控制函数重新生成布局。
- Scaling: 调整线条与元素组之间的空白距离。
- Curving: 调整线条的弯曲度。
- Linking: 通过线条之间的关联强调元素之间的关系。

图4:workflow中的交互
本文通过两阶段的实验研究了手绘故事线中如何用视觉元素有效展示情节,并验证了这些元素的有效性。基于该研究,作者并提出了一种手动设计和自动生成相结合的故事线绘制方法,能达到比之前的方法更好的效果。
评论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