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7月11日-24日,第十三期北京大学可视化发展前沿研究生暑期学校成功举办。今年的暑期学校邀请多位海内外在可视化研究领域具有深厚造诣的知名学者,面向来自各地的学员系统讲授、探讨本领域的前沿理论和研究方法。
继续阅读 »2022年7月11日-24日,第十三期北京大学可视化发展前沿研究生暑期学校成功举办。今年的暑期学校邀请多位海内外在可视化研究领域具有深厚造诣的知名学者,面向来自各地的学员系统讲授、探讨本领域的前沿理论和研究方法。
继续阅读 »今天(2021年7月19日)的课程是由来自马里兰大学的Zhicheng Liu教授带来的主题为可视化设计中的概念、方法与工具,来自蒙纳士大学Tim Dwyer教授讲授的图可视化和来自塔夫茨大学的Remco Chang教授关于用户分析和交互式机器学习的内容。
继续阅读 »2021年7月14日,第十二届北京大学可视化发展前沿研究生暑期学校开幕式在北京大学理科教学楼317举行。由于疫情的影响,今年的暑期学校采用线上线下融合的授课方式,向大家展现可视化的魅力。来自北京大学和其他国内高校、研究院所逾300名学员参加本次开幕式。
继续阅读 »北京大学可视化暑期学校第二天上午的报告由悉尼大学的Peter Eades教授带来题为《Graph Drawing》的报告。Peter在1984的论文中[1]首次提出了力导向算法的原型,是图布局最经典的绘制算法。在课程中,Peter Eades为了大家介绍了图可视化的相关内容。图可视化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图布局。简单来讲,图布局就是给拓扑中的节点赋予坐标,并且在节点间用连线表示拓扑中的连接。什么是一个好的图绘制呢?首先,图绘制的结果必须是忠实(faithfulness)的,即绘制的图能够准确表示原始的数据,但是现在还没有一个正式的规则来评价忠实性;其次,图绘制的结果必须具有可读性(readability),即用户可以准确理解图中的知识信息。好的图布局会避免边交叉,弯曲的边以及节点的重合。 继续阅读 »
前一天刚参加完精彩的北京大学可视化发展前沿研究生暑期学校十年特别峰会,暑期学校的学员们就在7月17日投入到了紧张而充实的全面学习中。今天的暑期学校邀请的讲者是香港科技大学的屈华民教授和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的Leila De Floriani, Hanan Samet两位教授。三位老师结合各自所做的工作,从不同的角度向同学们展示了可视化的魅力。 继续阅读 »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