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课程设计

暑期学校课程设计作品 – 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包含全国 300 多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这些经典景区构建出了深入发展“红色旅游”的壮阔图景,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继续阅读 »

暑期学校课程设计作品——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从上古时代就已经出现,它是从天文学的角度来划分的,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不同的方向代表不同的季节,根据北斗七星斗柄旋转指向又细分出了二十四个节气。二十四节气不仅与中国的农耕文明紧密关联,也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数据详细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划分方式、气候特征以及人文习俗等,并解释其与天文气象的联系。

二十四节气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它在我国传统农耕社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候、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实现了巧妙的结合,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

小组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以可视化形式呈现二十四节气及与之关联的天象和物候在一年之间周而复始的变化,时序与物候就在二十四节气的轮回中流转。

继续阅读 »

暑期学校课程设计作品-中国古塔揽胜

古塔作为一种传统建筑样式,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民俗、宗教的具象性体现。古塔的雄伟、高耸、峻奇、苍劲以及和谐不仅令我们感到震撼,更启发我们重新调用感官和心灵,去倾听、观察与理解古塔数据与资料背后的声音、色彩和结构,从地理与历史的脉络去拆解,再重组、建构古塔的味道。欢迎大家了解、体验我们的项目,一起登塔望远,冯虚御风。

继续阅读 »

暑期学校课程设计作品-中国火箭50年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显示,2011年至今,中国航天事业持续快速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进入空间能力大幅提升一组数据显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第1个100次发射历时37年,成功率93%;第二个100次发射仅历时7年,成功率98%。发射周期从60天缩减到不到20天。这表明我国火箭设计、制造及管理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研制模式开启信息化时代。

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宗旨是:探索外太空,扩展对地球和宇宙的认识;和平利用外太空,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造福全人类;满足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维护国家权益,增强综合国力。中国发展航天事业贯彻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逐步迈向国际,迈向未来。

为此小组以“中国火箭50年”为主题,以可视化方式呈现了中国自1970年以来航天事业发展的多项成就,细数太空中动人的中国身影。

继续阅读 »

暑期学校课程设计作品 – “聚木为宇”中国木结构建筑可视化

古人砍伐树木,建造屋宇,从平地起高楼,唐代遗风,宋式营造,金元筑法,无不运匠心与智慧。木结构建筑是一部立体的史书,走过茫茫烽火、技术进步、宗教变迁,记载战争文明、王朝更迭与日常起居。长期以来,木构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承担着重要的历史地位,但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人们忽视、遗忘,甚至中国学者想要对木构建筑展开研究,还要拜读邻国日本的一些专著,直到近现代梁思成在该方面做出的努力,才让中国古木构建筑的价值重现于世。

古人聚木为宇,今人登檐测绘、穿墙透壁,通过多维数据、视觉表达与动态交互,本项目力图呈现一场聚焦木结构建筑的古今对话。

继续阅读 »

暑期学校课程设计作品 – 世界遗产评选的准则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的官网显示,要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遗址必须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并且至少满足十项之一的选择标准。

该标准由委员会定期修订,以反映世界遗产概念本身的演变。目前,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分别对应六项文化标准和四项自然标准进行评选,混合遗产对应这十项标准进行评选。

继续阅读 »

暑期学校课程设计作品 – 中国高校历史沿革

我国现代高校的历史起源于清末的「洋务运动」和后来的「维新运动」。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大批高等院校成立。在 20 世纪上叶伴随以抗日战争为核心的历史事件发生了相对集中的迁址、改建等事件。新中国成立后, 1950 年代初期,大批原有综合性大学内的院系拆分,重组成为新的高校。 1990 年代起,高校频繁发生合并、重组等架构变化,而近年来又有大量院校在各地设立分校。以可视化的方式,我们期望展现中国高校的建校、改名、迁址、合并等历史轨迹,描绘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蓝图嬗变。

继续阅读 »

暑期学校课程设计作品 – 中国早期刻画符号分布

前言:北京大学可视化发展前沿研究生暑期学校自2009年创办以来,长期致力于培养国内外可视化青年人才。第十三期暑期学校于2022年7月11日-24日举办。课程设计由可视化相关专业、设计专业和应用领域的学员共同完成。我们将陆续介绍相关课程设计作品。

“陶之符,字之源——中国早期刻画符号分布”  课程设计项目着眼于对新石器时代至商代末期刻画符号的系统整理与研究,由时空分布中感受早期文明的萌芽演化。

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