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看中国

“可视化看中国” 是北京大学可视化与可视分析实验室开展的长期可视化科普尝试,特别在2022年全国科普周期间更新上线。

赫赫中华,光被遐荒。越数千年,雄立东方。过去的几十年间,古老的中国在历经百年低谷之后的复兴中迸发出惊人的力量。中国社会在文化、经济、科技、环境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回顾过去,“沧海桑田”,“翻天覆地”这样的文字已经不足以描述这一波澜壮阔而悠长的历史。幸运的是我们可以超越模糊的文字概念,借助可视化科技的力量,看到这片热土上已经或正在发生的奇迹。

“可视化看中国”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网站) 正是由北京大学可视化与可视分析实验室在北京大学机器感知与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健康医疗可视化与可视分析中心,北京市虚拟仿真与可视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可视化与可视分析专业委员会在等机构支持下开展的可视化科普尝试,2022年全国科普周期间全面更新内容上线。网站旨在通过可视化帮助大众全面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方面,目前选取了北京大学可视化与可视分析实验室的系列科研中的相关工作,以及北京大学历年开设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可视化课程、面向全国的可视化研究生暑期学校中的部分优秀学生课程设计作品,涵盖中国的文化历史,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各方面。希望借助可视化科技的力量帮助大众更加全面地理解中国,展望未来发展。

可视化看中华文化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千年前“诗圣”杜甫漂泊的经历也同样映射着大唐由盛转衰。借助杜甫生平可视化,青年时的漫游和晚年的漂泊跃然屏上。

图1 杜甫一生行迹

中国现代考古学对理解中国历史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新中国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不懈努力,取得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展现了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脉络、灿烂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为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历年十大考古新发现”可视化,为理解近三十年来中国考古的发展提供了新颖、便捷且有趣的视角,更好地展示中国考古发展脉络,展示中华文明的风采。

图2 历年十大考古新发现

可视化看中国经济腾飞

中国大陆(包括香港)企业在2020年成为进入《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最多的企业群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如何实现历史性跨越?公司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如何反映国家经济的发展?中国500强企业可视化带你一窥究竟。

图3 中国500强企业发展变化

可视化看中国科技发展

截至2020年底,大陆的铁路总里程数已达14.63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3.79万公里以上,超越全球其他所有国家/地区的高铁总里程。中国的铁路系统沟通天南地北,把遥远的城镇拉近,我们可以通过动态的变形地图看到120年来,中国铁路建设的进步如何改变城市间的交通。

图4 120年中国(大陆)铁路发展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一直以来,中国从未停止探索浩瀚宇宙的脚步,其中天文望远镜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该可视化展示了中国 25 个天文台站 62 架望远镜的时空和参数分布等信息。

图5 中国天文望远镜分布

该可视化展示了 2021 年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新当选院士分布的工作单位及其所在地区的分布情况。

图6 2021 年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新当选院士分布

可视化看中国环境保护

空气质量关系着大众日常生活,透过过去数年的空气质量指标,我们可以见证这一场保卫蓝天的战争。优美的圆环展示了几个城市的多个空气质量指标以年为周期的变化。

图7 北京空气质量可视化

我们希望”可视化看中国”可以帮助大家从不同角度看中国发展,向社会普及可视化知识,提高大众数据素养。欢迎大家转发推广,我们也欢迎有兴趣的人士提供数据或者投稿(联系 pkuvis@pku.edu.cn),让可视化能够在了解中国和助力中国发展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可视化看中国 主页
http://vis.pku.edu.cn/vis4china/

评论关闭。